仁和國小與二空眷村
林昌期
二空文史工作室執行長賈景華,早年曾擔任仁和國小家長會長。最近邀我參加二空文史編輯工作,因我曾擔任仁和國小校長,特指定我撰寫「仁和國小與二空眷村」一文。凜於二空文史工作之歷史意義,爰不惴鄙陋,毅然承諾,將往昔親自經歷的學校與眷村間的特殊互動,鋪陳成文,共襄盛舉。
二空眷村,位於台南縣仁德鄉西部邊陲,毗鄰台南市東區,生活上與台南市往來十分密切。整個眷村完整包圍著一塊一公頃左右的空地,此即仁和國小。地理上,仁和國小等同二空的中心,使國小與眷村互動益趨頻繁。
眷村內多數居民生活簡樸,思想單純,極富國家意識,我在校長任內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逢學校升旗典禮時,常見圍牆外路過老榮民,自動立正並向國旗敬禮,神態肅穆,毫不做作,彷彿
國旗就是他的生命,當大限來時,寧為國旗犧牲,絕不苟活。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二戰期間,美軍攻下硫磺島拆鉢山,六個美軍立刻在山上插上國旗,象徵主權轉移,那幅相片不知震撼及鼓舞多少人心,攝影記者喬羅森塔也榮獲當年普立茲獎,論者謂:「那一刻,照相機記錄了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很遺憾,當年沒有拍下老榮民在牆外向國旗敬禮的鏡頭,很多事情,當時不覺得重要,事後卻不時浮顯眼前,再想回頭捕捉那鮮活蹦跳的鏡頭,已是時不我予。眷村內居民習慣早睡早起,當夜幕低垂,整個眷村一片寂寥,而清晨天色未明,各個角落已有老人家或打拳或散步,構成與都市截然不同的風景線。仁和國小因有操場、跑道,無形中成為村內早鳥聚集的地方。
二空眷村設於國府遷台伊始,仁和國小正式成立於民國48年,二者其實存在相當長的時間間落差。
當二空眷村成立後,為提供學齡兒童入學所需,空軍在台南市區水交社設立空軍附小,收容水交社及二空眷村學生,因二空距附小有相當路程,軍方還特地提供免費軍車接送,搭軍車上、下學,成了當年二空小孩共同的回憶。
幾年以後,因學齡兒童不斷增加,軍方也想擺脫免費軍車接送的重擔,開始著手研議就近設校,過程如下:
1、民國44年,設立台南縣文賢國小牛稠分班。
2、民國45年,設立台南縣文賢國小牛稠分校。
3、民國48年,正式設立台南縣仁和國民學校。
4、民國57年,改名台南縣仁和國民小學。
自設立牛稠分班迄今,已逾半世紀,而自正式設校後,歷任校長分別是陳繼明、吳慶麟、劉
添龍、林昌期、邱錦木、林昭榮,現任校長為吳婉娟。本人任期是在民國75年8月至84年8月,長達9年,時間大約在設校迄今的中段,因此對早期分班、分校的歷史較不熟悉。
賈景華兄曾在我校長任內擔任家長會長,他小時念的是空軍附小,據他說,在他附小畢業前,文賢國小牛稠分班已正式開班,地點並非現在的仁和國小,而是眷村外圍的牛稠仔,即今保華宮一帶,只收一班,學生約有四、五十人,單獨蓋了一間教室及廁所,只有一個姓王的女老師,一人包辦所有工作。學生以本省籍居多,眷村子弟去念的很少。賈先生有個同年朋友賈海峰,就是牛稠分班第一屆學生,但也只念了一年,就轉到附小去了。據景華兄回憶,當年眷村小孩往往好勇鬥狠,他就經常帶領同學,一下課,就前去牛稠分班找本省學生踢館,嚇得本省學生差點跪地求饒。(店小二附註:現任救國團主任周逸衡在「二空生活的追憶」文中提到,他們家搬到二空眷村後,『因為當時家裡對我管教比較嚴格,很怕會被村子裡的一些行為較叛逆的朋友帶壞,所以不常讓我去跟眷村的朋友玩』,印證賈博士這段年少輕狂的回憶,周主任父母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
從牛稠分班到分校,地點都在保華宮一帶,也都由王老師一個人獨挑大樑。直到民國48年正式設立仁和國民學校後,才遷到現址。當時,因政府為統一學校管理,把空軍附小改為志開國校,直屬台南市政府管轄,軍方也不再提供免費軍車接送,二空眷村的小孩因此大多改念仁和國小,從安全、時間、環保…各種角度來看,這是正確的方向。
從地理看,仁和國小與二空眷村緊密結合在一塊,二空眷村的小孩無形中成為仁和國小的主力,本省籍學生反而成了少數,這與當初牛稠分班、分校的學生結構完全相反。在我擔任校長期間,學生主要來自仁和、仁愛二村,這兩村以大陸來台居多;少數則來自成功村,村民大多是本省人,只有極少數是原住仁和、仁愛兩村的榮民,自行在鄰近成功村購屋而遷居,但因種種原因,戶籍可能仍設在二空眷村。對成功村的小孩來說,除就近念仁和國小外,靠近虎山的,則選
擇就讀虎山國小。
長久以來,本校畢業生大多選擇前往毗鄰的台南市國中就讀,幾乎成了傳統慣例。直到民國八十三、四年間,台南市政府不知基於何種原因,突然宣布不再接納本校畢業生,一時間,使本校師生及家長陷於極度恐慌,雖然「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台南縣內國中也多的是,程度也未必比台南市差,但從上學距離來看,顯然比台南市遙遠,勢必構成安全及時間浪費等問題,再說,教育是國家大事,豈容台南市畫地自限?
這是我擔任校長以來最大的震撼與挑戰,自當全力以赴,折衝斡旋。使我感佩的是,前後幾任家長會長如謝俊億、馬岡生、韓世勳…等,全都放下手邊工作,接連多日,不眠不休,運用各種管道與人脈,卒能說動台南市政府,恢復行之有年的傳統慣例,不再一意孤行。
儘管二空眷村的家長,在軍中階層不高,家境普遍困窘,但『人窮志不窮』,父母親反而更加注重子女教育,殷盼子女爭氣,出人頭地,千萬別再重蹈上一代做牛做馬、樣樣不如人的覆轍。在一般人觀念中,眷村最多太保與混混,但據我長期觀察,這是錯誤的觀念,所謂「太保」、「混混」只是少數,絕大多數都能潔身自愛,明白父母望子成龍的苦心,也明白除了靠自己咬緊牙根奮發為雄外,
窮人的子女是沒有靠山的,就是這種覺悟與決心,使眷村的小孩養成一股拼了命讀書、做事的狠勁。周逸衡博士在「二空生活的追憶」文中提到:『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由於彼此的學習,彼此的砥勵,讓大家都有更強的、往上進的、為家庭爭光的心理。其實這也是使得眷村的孩子特別能吃苦、特別敬業、特別負責、特別有成就導向的原因;這種效果恐怕是當初規劃眷村的原始設計者所始料未及的。』,這種觀察很值得深思,與我長期觀察所得的結論不謀而合。
俗話說:「富貴不過三代」,反過來說,窮也不過三代,其中道理很簡單,人性本就好逸惡勞,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回顧九年校長任內,校務所以能平穩前進,除了全體教職員無怨無悔的付出外,來自家長的支持與鞭策,也是極大的動力。明知這樣寫有點俗氣,我還是不能免俗地要向那些無條件支持我們的歷任家長會長說聲感謝,如賈博士因在黨部服務,人脈廣闊,曾遊說永健建設公司董事長黃石定,一口氣捐款十萬元,提供本校球類活動經費,那年頭,十萬元可是一筆「鉅款」!如縱橫商場的楊復年會長,每逢學校重要活動,賢伉儷一定蒞校跟前跟後,並一肩承擔缺乏來源的活動經費。除了家長會無條件支持外,他如二空出身的縣議會議長吳健保、二空自治會長張華春…等地方領袖,每當校方遭逢困難,一定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仁風義舉,令人感佩!
該感謝的人太多太多,紙短情長,我將永遠把這些曾經幫忙過學校知名或不知名的朋友永藏心底,謝謝你們溫暖的心與手,陪學校走過困窘的歲月,共同迎向燦爛的明天!
因緣際會,使個人與二空結下不解之緣,目睹相處數十年的老舊眷村屋起屋榻,內心有無限感傷,就像目送相交、相知數十年的老友走向生命的終點。但在另一方面,一棟棟嶄新、壯觀的眷村大樓拔地而起,內心又不免一番欣慰與激動。老幹朽矣,新枝怒放,新舊交替,生生不息,豈非人間最圓滿的畫面!
虔誠祝福二空從此有不一樣的遼闊天空,也祝福仁和國小有不一樣的美好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