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生活的追憶
周逸衡
民國四十九年,我小學六年級時,我們家從台南安平搬到二空,一直住到民國六十年我大學畢業後,家裡在二空附近的牛稠子自己買了塊地、蓋了房子,才搬出二空眷村;前後有十年的光景。在這十年裡,因為當時家裡對我管教比較嚴格,很怕會被村子裡的一些行為較叛逆的朋友帶壞,所以不常讓我去跟眷的朋友玩,除了台南一中的同學之外,接觸的人很少。所以現在回憶起來,在當時眷村的生活留下的記憶並不多。
我們住的地方是在五路公車進二空後第二站的附近。印象最深刻的是旁邊有一家租書店,書店裡除了有一些武俠小說之外,也有一些漫畫,我初中時代在書店內停留的時間是最久的,常常站在那裡免費翻一些漫畫看;有時候,也會耐著腳痠在那裡一集一及地翻看武俠小說。
村子裡自治會的閱覽室也是較長佇留的地方。閱覽室裡面放著一條長桌,周圍放一些長板凳,上面會有二、三種報紙,通常是一張張散開的,每個人會分一張看。記憶中大家都各自專心看報,很少跟別人聊天,所以不知道還有些什麼人曾在那邊一起分享報紙。
村子旁邊的農地,在公共廁所旁,有一個殺豬的地方。通常老百姓都是在早上殺豬,殺豬的時候哀嚎聲會傳得非常遠,聽起來非常淒厲。旁邊有一條小板橋,經過板橋可以從村子走到農地去;走過殺豬的地方,不遠處是一條泥土路,兩邊種著蕃薯或其他低莖類的植物,那條路上車子並不多,偶爾才會有牛車或腳踏車經過;由於兩邊是開闊的田地,我從高二開始經常利用那裡背三民主義、國文、英文等等。因為背誦時要出聲,在家裡怕會打擾家人,而且會影響到鄰居,在那條路上一邊走一邊背,感覺上不受干擾,且兼具運動效果。由那條路往前走,有一條橫向的小路通向一間綠樹環繞的獨棟房子,小路上種了一排樹。如果星期天去唸書時,在早上八點以後,因為太陽較大,走在那樹蔭下是非常舒適的;在那裡來回走動背誦三民主義、國文、英文等需要記憶的科目,到現在雖經過了幾十年,印象仍很深刻。
其實在眷村的環境裡,家與家之間的距離很近,不只是雞犬相聞,連生息都可以相聞;常常這家講話,隔壁家都可以聽得到。所以只有走到田地才可以比較放心的、開聲的演講、背誦,對於增強記憶力、生活的調劑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記憶中旁邊的田地在收成之後是黃色的黏土塊,有不少村裡的孩子會利用土塊來焢窯。把蕃薯塞在泥塊做的窯裡,用柴火把窯燒得滾燙,最後把窯整個打平,壓在蕃薯上,經過一段時間蕃薯就熟了,外面的皮雖然焦了,但吃起來香極了。不過因為蕃薯往往都是就地取材,從鄰近的農地「拿」過來的,所以常常會跟當地的農民之間產生衝突。
村子裡賣的涼麵很好吃,可是現在己經不太記得賣涼麵的叔叔阿姨的名字了,只記得走到村子從自治會通往貿易四村的那條主要道路上,路兩邊有好幾家涼麵的味道都很好。另外,在五路車站下車處的路口旁邊有一家冰店,忘了是叫真駱駝、還是正駱駝冰棒,可能是因為商標的關係吧!當時有真駱駝、正駱駝、真正駱駝、真正真駱駝冰棒等等的競爭,十分有趣,但我己經不記得在路口的那一家是叫什麼名字了,我只記得有一位黃伯伯,黃元泰伯伯;他好像持有股份,因為他是父親的朋友,所以有時候經過,他會拿一些冰棒給我吃,一拿就是四、五根花生冰棒,過癮極了;這是另外一個對二空鮮明的印象。
我們家斜對門,有一個是我們年輕人中最會念書的大哥,名字叫李蓉生。台南一中高我二屆的學長,在眷村裡是當時書念的好、又被同儕尊敬的人,後來好像去念師大生物系,然後到美國去,就再也沒有碰到過了。當時我常常跟他一起下象棋,他家開了一間很小的雜貨舖,因為要一面顧店,所以就在他們店門口旁擺一張小桌子、放二張小板凳下棋。每一次他對我用閩南語喊說:「來走棋喔!」,我就蹓過去下棋。他的技術不錯,我的棋藝也還好,所以常常會互有勝負,在棋逢對手情形下,每次下棋都非常快樂。因為他一面可以顧店,所以下棋是不受影響的,可是我是跑到對面去下棋,雖然很近,但常常被媽媽盯,說我不唸書跑去玩;還好李蓉生是台南一中的學生,所以我只要說是跟一中的李蓉生下棋,母親就比較寬容,也許她認為跟成績好的人在一起「近朱者赤」,我可以受到一些感染吧。一直到我高二,他考上大學離開村子後,就缺了一個下棋的對手,後來也一直沒有再碰面,真是遺憾!
在下棋時每當他要吃我的棋子時,最喜歡掛在口頭的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要殺我!」,其實這句話原來是「我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而他認為有機會吃我的子不吃,自己會遭殃,所以一邊吃我的軍或馬時一邊口裡唸叨;這也是二空記憶中的一件趣事。他的弟弟李念伯與我同年,多年後他從淡江畢業並從美國唸完書回來,當我在中原大學擔任企管系系主任時,也特別請他到中原兼課,教電腦方面的課程;只是現在也多年不見了。
年輕的時候有些記憶,在年長以後印象是非常鮮明的。雖然那些朋友不再見面,可是在記憶的深處,那些片段不是那麼容易就抹滅掉的。
在高一以後,我最常去的地方是貿易四村附近靠老房子那邊的二空基督教會,是一棟位於眷村和老房子間的平房,後來
改建成二層樓的格局。我從初二開始就參加教會,當時是父親鼓勵、要求我們參加教會團契,在教會裡認識了一些弟兄姊妹,他們大部分都住在仁和村,也有一部分住在西村及東村。有一位張雅各伯伯,他也是住在老房子那一帶,當年是空軍機械學校補給組的上校組長。在二空大多是中低階的軍士官情形下,張伯伯算是很突出、特別的,穿起正式軍服非常帥,是一位非常愛主的弟兄。他在二空教會服事相當長的時間,是主要的負責人;另一位葉伯伯是住在貿易四村,他們都非常熱心,教主日學並且輔導青年團契,對我們的信仰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在後來的信仰上、聖經上建立了相當好的根基。在教會中還有一位同工姊妹容家華,一家人都是基督徒,是教會裡服事的主力。有一年聖誕節,我們成立的報佳音福音隊到村裡每一個基督徒的家中報佳音,夜裡大家迎著冷風唱「平安夜」詩歌,到每一家去時,他們會準備糖果、熱飲招待我們。這也是在二空的記憶中非常鮮明部分,只是不知道現在二空教會是不是也要拆?
眷村裡由於彼此間的距離很近,在心理上相互的競爭、砥勵是滿強的;除此之外,彼此間模仿的效果也是相當大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由於彼此的學習,彼此的砥勵,讓大家都有更強的、往上進的、為家庭爭光的心理。其實這也是使得眷村的孩子特別能吃苦、特別敬業、特別負責、特別的有成就導向的原因;這可能是當初在規劃眷村的原始設計者所始料未及的。
在二空的時期,我比較少跟同學玩,再加上初中、高中這六年的時間裡,唸書幾乎佔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大學的四年卻比較少在家裡了,寒暑假回家的時間都不長,所以對二空眷村的印象也就沒那麼強烈。當林少琳醫師告知二空即將拆除,在拆除前想召集當年住在二空的人,寫一點文字紀念那一段在二空的歲月;在卻之不恭的情形下,經少琳兄多次催促,只好把自己對二空片段的回憶寫成文字,讓青春年少時的回憶,留下一點點的痕跡。在此祝福在二空那樣的環境下,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空間,在彼此生活當中密切互動的這一群人,讓我們這種吃苦耐勞、奮鬥、追求成就的精神,能夠持續在各地發酵,而且也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得到同樣的、正向的鼓勵,祝大家健康如意。
(
店小二附註:周博士是台大工學士、政大企管碩士、政大企管博士,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兼教務
長;名主播李晶玉在「 真情部落格」中以現代俠士尊稱他,並分四個面向介紹他。1.救國團主
任:「2008年周逸衡接棒救國團主任的位子,這個機構”存留的重擔”似乎落在他手上,但這也正
是他想要挑戰的工作,面對救國團-這個背負著沉重歷史包袱的社團機構,他費盡心思,企圖將
救國團轉型成一個沒有政治色彩,專心服務弱勢,並提供專業休閒資源的公益機構,短短一年,
周逸衡的理想已經有了明顯的成果」。2.教學:「在管理的領域中,周逸衡做過很多事,擔任過
很多職務,其中教書是他持續最久的工作,從事管理學教育超過20年,他的熱情和理想,讓學生
尊他如父親,也讓他在教育界擁有非常高的知名度」。3.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在周逸衡擔任教
職的過程中,他曾經在2005年受邀接下了「董氏基金會」執行長的工作,加入這個長久以人治為
主的非營利組織,挑戰當然非常大。除了每個禮拜南北奔波,當時他遇到最棘手的難題,就是推
動「菸害防制法」上路」4.家庭生活:「周逸衡來自一個重男輕女的成長環境,自己卻建立的一
個只有自己是男生的家庭……喜歡工作的周逸衡,已經讓妻女習慣他的早出晚歸,但透過管理的
專長,他經營家庭也很有一套,家人都非常愛他、以他為榮」
本文迴響之一:
姜矢勤 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