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廻二空(下)
---兼論我對二空新村改建的建言與期許
蘭嶼,是雅美族人的故鄉,以獨特的傳統建築及紅白相間的拼板舟聞名於世。
雅美人的傳統建築,計分為三部分:半地下室、工作室及涼台。冬天或天氣涼快時,睡半地下室,天熱或午休就搬到涼台。涼台四面透空,清風自來,看山望海,好不自在,長輩為兒孫編故事或族人打屁,往往也在這兒。
幾十年前,政府為了造福雅美人,幫他們蓋了一批水泥洋房,冬冷夏熱,又不透風,聰明的雅
美人靈機一動,改成家中畜生的臥室,自個兒還是住在傳統建築裏,無拘無束,逍遙痛快!讓官員為之瞠目氣結。
別以為這只是個笑話,這是事實,它傳達兩個重要的訊息:
一、任何政策在制定前,必須充分了解及尊重當事人的生活習慣、風土民情,據以設計符合使用者真正需求的政策,才可能是近乎完美的政策。
二、建築目的在為使用者服務,不同的使用者,對建築會有不同的需求,唯有充分滿足使用者
的需求,才是使用者心中近乎完美的建築。
談到我對二空新村改建的建言,我必須先釐清現代建築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人本思想。
究竟建築物為何存在?為誰服務?建築物真正的主角是誰?
我在上篇文章中,以『被遺忘的主角』為副題,朋友們可能一時無法體會我的用意,與我內心深沉的悲痛。其實,我的命題已點出二空新村改建最大的問題與悲哀,真正的主角---二空眷戶成了跑龍套,甚至消失不見,意見無法上達,需求未受應有的重視;配角的興建單位反而佔住舞台,鑼鼓喧天,演得分外起勁,愛怎麼演就怎麼演。
何謂人本思想?
這並沒有深奧的理論,簡單說,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尊重使用者的傳統、習俗與未來需求,據以制定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政策,設計能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建築。
這樣的要求過分嗎?一點也不。
讓政策、公共建築符合人本思想難嗎?一點也不。
上任未久的閣揆吳敦義,經常強調庶民經濟,甚至有意推出足以反映民眾感受的庶民經濟指標。吳院長怎麼想?庶民在他心中佔有多大分量?他的庶民經濟論是肺腑之言,抑或純屬作秀?我不得而知,事實也有待時間印證。但我十分讚賞他那種貼近庶民的施政論調,也符合我反覆強調的人本思想。
改建後的二空眷村大樓多達833戶,以每戶平均住進四人計算,住滿後人口多達3332人,規模不可謂小。如此規模的群聚眷村大樓,住戶與住戶間如何互動?大樓如何提供足以滿足住戶現代生活所需的空間,如會議室、運動空間、圖書室、休憩花園、步道、藝術中心….,允屬當務之急。
姜矢勤老弟在『二空新村的未來與願景』文中,提到他心目中的未來新二空至少要具備二空新村文史資料館、生態公園與景觀公園、全方位之社區資訊網路、二空新村社區大學系統…等,高瞻遠矚,令人佩服!
遺憾的是,從我們得到的有限資訊,莫說以上這些現代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空間不在興建者規畫範圍內,即連老掉牙的舊式社區活動中心也沒個影子。
身為新大樓的真正主角---二空眷戶,我們只能每天眼巴巴望著不斷增高的大樓,望著工程車進進出出,卻無從得知未來即將搬住的大樓會是怎樣一種面貌?反倒是不相干、不可能進住的達官顯貴隨時可以參觀,可以幫我們決定怎麼蓋?提供甚麼活動空間?
對一般民間販厝來說,只要是承買戶或有意的買家,隨時可以進場參觀,賣家也須將設計到完工的資訊,鉅細靡遺告知買家;買家一旦下訂,就有權利隨時監視,一發現施工與規畫不符,隨時可以提出異議,維護應有權益。
如果二空新大樓是100%無償贈送,現有黑箱作業,住戶也無話可說;但我們卻是放棄補償金,外加鉅額自備款,才取得房屋產權,本質上與外頭販厝買賣並無二致,我們應有的權益卻遭受如此漠視,連我們買的大樓長得怎麼樣,有哪些基本設施都不得而知,夫復何言?但願完工後的眷村大樓不致重蹈蘭嶼水泥洋房的覆轍,官方蓋得既高興又得意,眷戶卻毫無入住意願,最後淪為出租大樓或蚊子院。
在各種公共設施的爭議中,備受關注的是傳統市場存廢問題。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絕大多數二空人來說,幾乎每天要報到一次的傳統市場,大家普遍具有濃烈的感情。傳統市場,不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也是「東家長西家短」,主婦們聯絡感情的場所,在往昔消息閉塞的時代,更是接收新聞的放送台。
如果辦個二空傳統市場存廢的公投,我敢說贊成繼續存在的民意會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然而,根據各種消息管道,二空傳統市場即將伴隨新大樓的落成,走入歷史。只因主其事者以為,新大樓象徵二空的現代化,裡頭將設備現代、新穎的超級市場,足供住戶日常生活所需。傳統市場是舊式象徵,既髒亂又落伍,與新大樓格格不入,理當去之而後快。
是嗎?是這樣嗎?
拋開住戶感情及生活習慣不談,放眼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固不乏超級市場,代表髒亂、落伍的傳統市場也所在多有。奇怪的是,傳統市場生意始終一枝獨秀,大多數家庭主婦依然習慣在傳統市場辦妥每天的生活必需品。
台北市不夠現代嗎?台北市的官員都在睡覺嗎?怎麼到今天還容許既髒亂又落伍的傳統市場存在,嚴重破壞首都形象?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台北市是一個人本思想濃厚的都市,尊重市民的生活習慣與心理需求。再者,不管傳統市場或現代超市,關鍵都在於設計與管理,傳統市場可能很新穎、現代,超級市場也可能很髒亂、落伍。把傳統市場與髒亂、落伍畫上等號,是極度幼稚、自以為是的蛋頭想法。
當今民主時代,政府施政講究貼近民情,根據民眾需求擬訂施政方向,政府的功能在為民眾服務,而非指導民眾、管理民眾。以二空眷村改建現狀來說,卻是反其道而行,只有眷戶聽官員的份,沒有官員尊重眷戶的事。
今夕何夕?難道眷村與外面的世界永遠要被竹籬笆圍住,不管外面世界如何變動,眷村永遠是幾十年前那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
本文迴響之一:
李伯伯的大作真是一針見血精簡又點出問題的癥結,眷村改建這個大案子政府非常的努力,從眷改條例的冗長爭取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好不容易從萬般困境中立法成功,這之間有多少人犧牲奉獻,這種為改建大業默默付出的諸公大德,我個人是銘感在心。
然綜觀全國眷村改建的案例中,似乎也沒有像二空新村如此的不人性,改建的本意就是一次性在不增加眷戶負擔的能力下,解決政府遷台後的共業,當然現在講的都是屁話,因為都已在法院的認證下完成手續,就算未來交屋後的貸款償還問題,也是眷戶與銀行的關係。
回顧三、四年前,在說明會或臨時法院簽屬階段,參加者幾乎都是老人家,有幾個瞭解法定文件簽證的重要性,他們都是相信政府,相信管事者會幫他們周延的考量與妥善的照顧,這個信任將來有可能變成一種挑戰。
近期曾想,既然快完工了,進去參觀一下,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再怎麼樣總是自己未來的窩。所得到的答案是因工安要求,必須由村長或要員帶隊前往,所以滿腔期待被一盆冷水澆熄。我納悶,買房子的(雖然目前產權不屬於我們)被蓋房子的乎弄了,也算是奇聞一件,從改建到現在,也沒見到權責單位公開宣導安排眷戶參觀一下。
全國的眷改除了大都會地區(比方台北市、高雄市),幾乎不會從眷戶的人本角度思考,國防部承辦人員在預算時效壓力的立場,他想盡快解決問題,政府也不想花更多的錢,去作滿足未來10,20年後眷戶需求的規劃,到了地方政府,當然只能配合辦理,反正把這個陳年老帳了一了,也是功德一件,阿彌陀佛了。
二空新村沒有社區活動中心、文史館…,而傳統市場隨改建完成後拆除,也是計劃中的事,李文中所提台北市仍然保有傳統市場,答案就在主事者的人性化考量和與住戶需求的溝通問題,成熟的都市作成熟的事,我們只是小民,我的感覺像狗吠火車一般。
個人在『二空新村的未來與願景]拙劣之見,只是想作一個夢,俗語說『[有夢最美』,如果能圓夢,當然是人生一大歡喜,不過我看是很困難,也許我輩無法圓夢,說不定他日後起之秀創造了二空的奇蹟。李伯伯再聊吧!
姜矢勤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