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空軍子弟學校校歌歌譜及各種軍歌大放送

自二空文史工作室部落格成立後,總召集人林少琳醫師及其妹妹十分重視,多次提供改進意見,包括把空軍子弟學校校歌放入,因二空子弟絕大多數都念這間學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有歌及歌詞,不能沒有歌譜,店小二特地找來歌譜貼在這裡分享。

右側直欄,已放上校歌播放器,理論上,一按三角形播放鍵,即自動播放,但因部落格無法直接放上mp3,
歌曲只好放在國外網站,有時人多,網路變窄,需要耐心等待,敬祈大家曲諒。
如果等待時間太長,建議按以下連結,立刻可以聽歌︰
如果朋友們對有關空軍的軍歌有興趣,可到以下中華民國空軍網站下載專區下載(只有付費的quicktime版本才能下載,錢不好賺,大家聽聽好了)︰
網站一共放了以下歌曲,已做成連結,一按就會跳到另一頁,並開始播歌。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二空印象(張宗欽醫師攝影集)

20079,二空眷村改建已經定案,並已發包完成,拆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為了趕在淨空前,能留下拆除前後的二空映像,二空文史工作室執行長賈景華特地央請張宗欽醫師,前來拍照。張醫師原是台南市府前路惠大牙科診所醫師,現已退休,潛心研究攝影及電腦影像處理,他是本省人,也有妹妹嫁給眷村老鄉,對眷村文化頗有好感,備覺親切,他說到了二空,彷彿到了他妹婿家,一點都不感到陌生。

張醫師很爽快接受賈執行長邀請,一共拍了一百多張照片,專輯名為『二空印象』,以下刊登幾張代表性作品,有興趣的朋友請點以下連結,欣賞全部作品:

http://picasaweb.google.com/hollings/IsieSE?authkey=Gv1sRgCNH908at-ubx_wE#

最下面四張圖片說明:

左上圖:日軍遺留碉堡,位於仁和國小右側,不注意還看不到。聽說日軍喜歡藏寶,這座碉堡建築十分堅固,裡面有無寶貝?不得而知,不過,賈博士哪裡不好搬,非得搬到碉堡邊不可,一住一、兩年,我們可以合理懷疑,或許賈博士已找到藏寶圖了。不過,對那些曾在麻將桌上欠過賈博士錢的朋友來說,這可是天大好消息,說不定賈博士大發慈悲,會發佈大赦令也不一定,福氣啦!

右上圖:二空廣播電台,早期電話還是奢侈品,村內聯絡有請專屬電台,『賈媽媽,你台北的女兒寄錢來了,趕快來領!』、『高秀瓊,李太太頭一胎就快生了,趕快過去幫忙,快快,快來不及了』、『李胖子,你四川的表姊來電話,趕快過來聽』多麼熟悉的聲音,多麼親切的呼喚,一切都消失無蹤了。

左下圖︰二空少數碩果僅存的地下手搖水井,是自來水裝設前村民用水的唯一來源,許多眷戶共用一座,當取水時,各家小孩往往受命拿著水桶前來,搖呀搖,一邊笑鬧,編織成快樂的童年。

右下圖:二空民間收藏的古早木製行李箱,當年眷戶大多帶著這種箱子,裝滿全部家當,就這樣漂洋過海來到台灣,惶惶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一只木箱,裝滿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睹物思昔,不勝唏噓!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二空文化工作室組織架構


二空文化工作室成立草案(98714初稿)

一、背景

為保存及充實即將消失的二空眷村文化,故成立此一組織,組織成員均為無給職,以熱心或認同此一歷史性工作之任何成員皆歡迎加入。

二、目的

希望集中大家的力量在短期內可將相關的文物史料做保存,並且在文章到達一定內容時,出版第一輯專輯,之後,視文章之充實程度繼續出版第二、第三輯等。

三、組織架構





四、各組織之工作(所有成員皆為無給職,工作內容如下)

1.召集人:任期兩年,負責推動與協調眷村文化及史料收集有關之一切工作,由委員推選,

連選得連任一屆(兩屆共四年)

2. 執行長:承召集人之託付,實際推動及協調各種與文史收集有關之事務。

3. 編輯組:以熱心且熟悉網路建置及維護者擔任,負責收集、過濾、審查及編輯各種文章,

如合乎本工作室宗旨之文章,儘量協助之做稿件之審查並張貼在網站中,在文章數目足時出刊第一集之專書,如有人身攻擊或法律疑慮時,應婉拒刊載。

4. 會計組:向有關單位爭取或申請經費補助,負責保管經費,財務動支須經執行長及召集人共同同意後方可支用。

5. 總務組:負責一切總務、聯絡、對外公關事宜。

6. 委員:設7-21人,每人任期兩年,原則上以熱心二空文物史料收集者擔任之,按「內政部人民團體法」規定,如連續無故不出席會議兩次者,得經委員會討論通過後除名。委員原則上70%由二空居民或居民之親戚(含女婿或媳婦)擔任,30%為認同且願意協助本室事務的熱心或專業人士擔任。新加入之委員原則上以認同本室工作,經現任委員兩人以上推薦,經委員會開會通過後,便成為正式委員,但總人數滿21人時,則暫不再增加新委員。

7. 顧問(3-7):邀請關心二空文化歷史的熱心人士擔任。

備註;本草案由總召集人林少琳與執行長賈景華初步構思而成,如大家有更好建議,歡迎隨時賜教,期盼臻於至善至美。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被遺忘的主角 (李維國 撰)




二空(中)

---兼論我對二空新村改建的建言與期許

隨著時代變遷,有些機關、單位已先後撤掉,如台南水廠二空服務站、 聯勤41診所。前者因自來水已全面普及,各有管轄單位,台南水廠二空服務站的階段性任務已達成,再無存在必要,原辦公室暫供仁愛村使用。至於後者,因台南市立醫院近在只呎,設備齊全,家家戶戶又有汽、機車代步,瞬間可到。

一般建物的生命,至多也不過50100年,二空新村原就因陋就簡,生命週期更短,即使後來興建的貿易四村,也已老態畢露,亟需更新。不僅眷戶暜遍有此共識,軍方及行政當局也知之甚稔,長久以來,改建呼聲甚囂塵上,主管單位甚至多次宣稱改建計畫及時間表業已定案,讓眷戶雀躍不已,天真地做起『搬大廈,住豪宅』的春秋大夢,遺憾的是,宣稱不等於事實,「好夢由來最易醒」,每次夢醒、夢碎,都加深眷戶心靈深處的失落感。

且讓我整理多年來主管機關尋眷戶開心的慘痛過程:

民國924月,國防部張海平將軍、台南縣長蘇煥智、議長吳健保等三巨頭,宣稱已達成二空新村改建協議,由縣府總其成,規劃93年初發包,94年底完成改建工程。

消息既出,眷戶爭相慶賀,但因『只聞樓梯響』,毫無動作,943月,身為眷村選出的議長吳健保,因此怒批縣府作業牛步化。

縣政府與中華工程顧問公司又公佈改建規劃,延至952月發包,974月完工。

不久,在一次座談會中,又把完工日期延至97年底。

言猶在耳,在另一次座談會中,完工日期再展延至984月。

然後,又在另一次座談會中,完工日期理所當然再展延至98年底。

98430日,第9次聯建小組座談會,完工日期又變成99223日。

至於交屋日期,98630日座談會中,官方的說法是『預計』99年底。

身為資深眷戶,我最大心願是能目睹二空建起大樓,見證好朋友及下一代搬新廈的歷史性鏡頭,「愛之深」,用心也專,每次參加改建座談會,竟然都變成完工展延說明會!

我是個老式職業軍人,講究服從與榮譽,一旦上級命令下來,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在期限內圓滿達成任務,不容推託、打折、展延。

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我的觀念已經落伍,跟不上時代?我始終想不透,何以二空新村改建居然要一延再延,論工程困難度,不過是十幾層樓高、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樓建築,一般營造公司堪稱遊刃有餘。論客觀環境,自動土以後,沒有足以打亂工程步調的天災地變。論土地取得,早經軍方收回,確定進駐的眷戶也已完成登記。

一切一切都在政府完全掌控之中,唯一無法掌控的是工程進度,究竟其中哪個環節出了紕漏?誰該為工程展延負責?如何彌補眷戶這期間流離失所的有形、無形損失?

像眷村改建如此影響眾多眷戶權益的事,政府肯定經過嚴格、審慎的招標、投標手續,在正式發包前,肯定要與得標廠商訂定嚴格、審慎的工程合約。至於權責單位,事涉台南縣政府與軍方,無論誰主辦或監督,相信都會以最嚴格的標準緊盯工程進行。

我對工程完全外行,我猜想,政府與得標廠商訂定的工程合約,最起碼會包括工程進度、完工及交屋日期,當然也會包括工程進度展延的處分條款。像二空新村改建一案,一延再延,難道都沒有任何處分?得標廠商何以又有恃無恐?

我不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工程不斷展延,是個事實,在這事實下,究竟被處罰的是廠商抑或政府?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真正眷村改建的主角是所有選擇進駐的眷戶,早已被處罰了。

人到古稀,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愈來愈淡,老舊眷村、新穎華廈,差別其實不大,我也明白,我們這一世代的人縱使還俯仰天地間,來日其實已經無多,就算搬住大廈,又能住上多少時日?我們真正在意的,其實是大廈象徵的意義,它代表我們這一世代「篳路襤褸、赤手空拳」奮鬥一輩子的成就,也是足以傳承下一代的珍貴紀念品。或許,下一世代未必會把改建後的眷村大廈當一回事,但我貪心又誠摯地期盼,下一世代搬住大廈後,會從中緬懷前人創業維艱,而思守成不易,自我剔勵,更上層樓。

時間對上了年紀的人,是殘酷無情的。自二空新村終於破土動工後,最激動興奮的,當屬我們這一世代的老人,為了見證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神聖歷史性一刻,彼此相互勉勵要多保重,無論如何,要撑到那最後一刻,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兩、三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傳出某某走了的消息,終究圓不了做了一輩子的美夢。

尤其,眷村改建完工之日一延再延,無形中又增加了我們這一世代與時間賽跑的難度,本來只要跑5000公尺,就可成了圓夢的贏家,如今跑道被莫名其妙改成一萬公尺,贏家成了輸家,圓夢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一向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半生戎馬,晚年最大心願是老舊眷村能改建大樓,給下一代更好的居住環境。可惜年齒漸增,齒危髮禿 ,眼見我們這一世代的老人,不斷凋謝,眷村改建完工之日又遙遙無期,看來也唯有交代兒孫:

『眷村改建交屋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回首來時路,如夢亦如幻 (李維國 撰)


二空(上篇)

---兼論我對二空新村改建的建言與期許

二空新村,自草創迄今已近半世紀。這五十年來,本人始終與二空長相左右,未曾遠離,不敢說是最資深的二空眷戶,起碼是資深眷戶之一吧!

人生有幾個五十年?回首來時路,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俱往矣!一切都已化為若即若離的回憶。生逢亂世,有幸能在二空安身立命,認識來自大江南北的各路英雄好漢,彼此扶持,一起走過困窘、艱辛的漫漫長路。我原是個胸無大志、容易滿足的人,這一路走來,有這麼多朋友相知相惜,我很滿足!

最早期,能獲分配二空新村眷舍的,多為任職於空軍後勤司令部補給總庫一聯隊(現改為443聯隊)及防砲部隊等單位的官、士兵,建築簡陋,所謂:『竹籬笆』並非形容詞,而是對現狀最真實的描寫。期間,蔣夫人宋美齡體恤官兵居住環境不佳,才發動貿易商在各地捐建眷村,本村排到第四順位,是謂「貿易四村」,在郵局斜對面路口有兩塊紀念石碑,其上有蔣夫人親題「貿易四村」四字,反倒全村到處沒有「二空新村」石碑,其實,整體應該叫二空新村,貿易四村則是其中一大部分。

在行政區域上,二空新村經不斷演變,現隸屬台南縣仁德鄉仁和、仁愛兩村,至於成功村,偶有眷戶私下移居,戶籍不變,嚴格來說,與二空新村無關。另因眷村性質特殊,由軍方輔導成立二空新村自治會,承上啟下,適時反應眷戶需求,謀求眷村安和樂利,設會長一人及副會長二人,下設婦女工作隊,從事急難救助、婦女就業輔導等工作。「二空文史工作室」總召集人林少琳醫師母親鄭靜萍女士,曾長期擔任婦女工作隊長,鄭女士行事果斷,不讓鬚眉,二空新村如今能一片祥和、富裕,鄭女士居功厥偉。另有多年來任職二空新村自治會會長張華春,為眷村付出極大心力,理應給予肯定

回顧早年,眷村經濟普遍困窘,隨著第二代不斷誕生,更形拮倨。如何在軍中有限薪俸外,增加收入,刻不容緩。鄭靜萍女士靈光一現,為大家開了一扇窗,她領導的婦女工作隊,積極向上級爭取補助,先後舉辦縫紉補習班、毛衣編織班、尼龍編織班….,積極遊說婦女同胞參加,甚至還免費提供布料,學成後,再輔導大家在自家客廳加工,『客廳即工廠』。

每當夜深人靜,家家婦女為了幫老公分擔家累,不眠不休緊守編織機不放,真個是:『二空一片月,千戶織機聲』,這是許多稍有年紀的二空人共同的回憶,回憶中充滿無限酸甜苦辣,百味雜陳,再也分不出是甜蜜、心酸、感傷、感恩….

感謝鄭靜萍女士,大家心中永遠的林媽媽,是您帶大家走過困窘的歲月,是您在黑夜中替大家點燃燈火,只要心中有熱,嚴冬終將過去!

二空新村全盛時期超過一千六百戶人家,約近一萬人,規模在台南縣、市無出其右,因應社區居民生活需要,各種政府機關、單位及民間商店如雨後春筍成立,如二空郵局、仁和國小、五路公車、台南水廠二空服務站、 聯勤41診所、活動中心、菜市場、自治會等。至於民間商店方面,如陳光照先生的湖南臘肉,風味殊勝,遠近馳名,每屆年節,供不應求,往往忙得陳老伉儷暈頭轉向。如仁和村長張長壽的『村長涼麵』幾乎成了二空的代名詞。如老包的香腸,連台北迪化街春節前夕都有老包香腸的蹤影。又如蔡占的早餐、劉太太的素食,各擅勝場。他如三正瑋機車行、三洋電器、藥局、便利商店….,應有盡有,樣樣不缺,可以說,只要在村頭村尾走一回,生活所需都能得到滿足。有時想想,住在二空真的是一種幸福。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若證二空,彼障隨斷


二空沿革1(賈景華)

在台灣各地眷村中,二空眷村頗具知名度與代表性。

一方面,二空眷村極具規模,全盛時期超過一千五百戶人家,是台南縣、市數一數二的眷村,人多勢眾,讓人無法忘了它的存在。

一方面,是二空的名子極具靈性,擁有無限想像空間,有一種超凡脫俗、不可言喻的美感。如不叫二空,改叫一空、三空、四空,都不足以引人無限遐思。二空的名子真可謂:「增一分太濃,減一分太淡」。

在佛學中,二空是很深奧的學問,包含我空、法空。我本空無,執著作甚?諸法不過眾緣和合,何自性之有?了悟我、法二者皆空,即不生煩惱障與所知障。「成唯識論」曰:「若證二空,彼障隨斷。」

儘管二空之名,源自古老的佛學經典,二空眷村命名,與佛學並無干係。

話說民國三十七年,國府與共軍作戰節節敗退,開始大規模分批撤退來台,其中空軍所屬空軍供應司令部第二供應處(以下簡稱「二供處」),就落腳在台南機場對面不遠處,中間隔著大同路。

其實,二供處員工及眷屬並非一次到位,而是分批、分地、分乘飛機或船,甚至抵達台灣的口岸也互異,再經單位輾轉分發到到二供處報到。大江南北,白山黑水,從此在命運之神安排下,巧合又奇妙地「送做堆」,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來都來了,千萬別問我是誰?

最近,公視「光陰的故事」連續劇,重新檢視諸多發生在眷村的大時代悲劇,像兩瓶醬油的故事,媽媽叫桑家少爺去買醬油,哪知少爺碰上大撤退,糊裡糊塗也跟著撤退到台灣。數十年後,少爺兩鬢飛花,都成了老爺、爺爺,拎著兩瓶醬油踏上歸鄉路,乍見幾分熟識的慈母容顏,桑家少爺顫抖著說:「媽!我醬油買回來了。」

許多人看到這一幕,都不由得痛哭出聲,尤其是眷村朋友感同身受,回想飄零身世,更是心有戚戚焉。

戰亂、撤退、歸零、不知還有沒有明天,這真是大時代的悲劇!

但,在那個天搖地撼、狼煙四起的年頭,能夠安然撤退來台,苟延殘喘,甚至眷屬也能一道平安來台,已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不知有多少無辜生命,老、少、男、女,早已在撤退的變局中,草草成了異鄉的孤魂野鬼,同樣是悲劇,悲劇的成分是不一樣的。

「新竹市眷村田野調查報告書」記載隋建中的口述:「三十七年,我們的軍艦停在江蘇連雲港內,連雲港地處隴海鐵路終點,所有等待撤退的部隊及難民都集中港內,人潮密密麻麻,黑鴉鴉一片,少說也有幾萬人。我站在四百噸的登陸艇上,可以清楚看到共軍騎馬在後面追」、「碼頭上人潮紛紛往海上的接駁小船跳,有的跳不凖,掉到海裡,有的被擠到海裡,一旦落入海中,根本沒人搭救,人人都自顧不睱,指揮系統也早已崩潰。那種場面看了真讓人掉淚,生死一線間,上得了船就生,上不了就死,就算沒掉到海浬,共軍的炮火還緊緊跟在屁股後。」

談到撤退,我同學泓霖兄晚近醉心台灣文史,忽然想起1895年台灣割日之初,滿清與日本共同設定一個時程表,凡不願臣事異族的,可在期限前離台赴清。此期間,家大業大,或較少家庭牽掛的,很多選擇遠走高飛,反倒是稍有家當或有家累的,舉家遠渡重洋談何容易,也只好無奈留下,惶惶面對不可知的未來。談到那些選擇離台的,權貴一族永遠有的是辦法,可以漂漂亮亮、安安穩穩向台灣說再見(你看,人家連離開台灣的身影都是漂亮的!),事實上,很多喝台灣奶水壯大的權貴,平時「為台灣犧牲到底」的口號喊得比人響,當大難來前,早就做好「狡兔三窟」的萬全準備,何需等到大限之日才跟著搶船票?廈門鼓浪嶼有一棟別墅就是在這種歷史大變局下蓋成的。真正可憐的是那些無錢無勢,又傻不溜丟被洗腦成滿腔「忠臣不事二主」迷思的傻老百姓,幾乎把全部家當換成一張單薄的船票,以為到了彼岸,大清國自會有妥善安排,結果哪?廈門碼頭亂哄哄的,舉目無親,乏人聞問,口袋裡剩下的銀子用力拍都拍不響,一股「天地之大,竟無容身之處」的茫然之感倏然襲上心頭。不過,也有些女性難民,特別是略有姿色的女性,受到熱心人士的接待,只是最後她們都進了娼寮,從此過著暗無天日、生不如死的生活。

同樣是大撤退,蔣介石雖然做得不夠,顯然比慈禧那死老太婆好多了!

1894年,正逢慈禧虛歲的六十大壽,儘管時局艱困,內外交迫,死老太婆仍自以為一生為國操勞,六十大壽務必辦得風風光光,因此把北洋水師歲支挪去重修頤和園,北洋水師又不是吃水的萬年不鏽鋼,在沒錢維修下,早已注定全師覆滅的命運,甲午兵敗,1895割台再也回天乏力。諷刺的是,割台前後,許多朝廷大臣及台灣旅京的舉人、名士,紛紛上奏,力陳台灣不可棄守的種種有力原因,義憤填膺,用詞激越,彷彿要與台灣共存亡,後來慈禧聽煩了,下令此後不准再提台灣兩字,令既下,乖乖!滿朝文武果真絕口不提有關台灣的奏摺,慈禧自此耳根清靜,台灣則彷彿瞬間在空氣中蒸發掉了。

說蔣介石在大撤退中的作為比慈禧來得好,其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長年內戰,老蔣幾乎把全部籌碼都輸光了,最後撤退到台灣的部屬及軍眷,就成了他手中僅存的籌碼,憑以翻本的最後賭資。如果連僅存的籌碼都罩不住,甚至窩裡反,還奢談什麼:「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至於慈禧,中國地大物博,孤懸海外的蕞爾小島台灣,本就可有可無,割都割了,何必再為台灣心煩。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偕光緒西遁,說是遁逃,生活還是極度奢靡,御廚為討好慈禧,甚至還在西安創作出著名的珍珠餃。

設使蔣介石與慈禧異位而處,或許作為也無兩樣。老子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把聖人改為當權者,只要照字面解釋,其實更為貼切!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人有兩種: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用古文來說,就是役人與役於人),同為被統治者,命運並無兩樣,卻要硬往自己臉上貼標籤,分紅分綠,貼藍貼白,到頭來反而便宜了役人者,至少我是這麼想。

18951949,不到六十年,中國發生了兩次反方向的民族大撤退與大遷徙,台灣都躬逢其盛,不僅是地理上的主角,更見證大時代、大變局的歷史性一刻, 這是台灣的幸或不幸?!

---賈景華『二空煙雲』第二篇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有情有義,二空不空


---「二空煙雲」代序(賈景華

二空眷村,位於台南縣仁德鄉,存續已將近一甲子,在行政區域上,分屬仁和村與仁愛村。

在國防部眷村改建工程下,已於九十六年確定改建,其中仁和村部份自同年七月起執行斷水、斷電,並拆除所有房舍,即將興建公寓式大樓;仁愛村則暫時保留,俟大樓落成後再拆。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並舉行一場盛大的動土典禮,縣政府、鄉公所、國防部及許多民意代表均應邀參加。

在新大樓動工興建前,仁和村突然成了一片廢墟。彷彿所有的人事滄桑、悲歡離合、恩怨情仇﹒﹒﹒都在瞬間劃下休止符,多少如煙往事,多少悲壯情懷,瞬間歸零。

但環境會變,人對家園的感情、對歷史的記憶卻恆久不變,甚至歷久彌新。曾被二空人戲稱為「腦袋空空、口袋空空,二大皆空」的二空眷村,瞬間又成為媒體與大眾注目的焦點,許多外移的二空眷村「原住民」,或自美、加等國,或自台灣各角落,兼程趕回二空,只因這裡曾是他們從小生長的地方,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留有他們童年的歡笑、成長的苦澀,縱使外移後的住家比破舊的二空豪華千百倍,二空卻永遠是他們靈魂深處的原鄉,趕在二空原貌即將消失前,重溫舊夢,作「最後一夜」式的巡禮,是對鄉愁最好的慰藉。這些離鄉的遊子乍見闊別數年、數十年的童年「舞台」,內心激動不難想像,紛紛拿起相機猛拍,彷彿要發洩沉澱在靈魂深處的激情與撼動,面對即將消逝的、記憶中的二空,大有「此情可待成追憶」之慨。

人性就是這麼一回事,擁有的時候不知珍惜,等到即將失去時,卻又開始朝思暮想,魂縈夢繞。

究竟二空眷村是怎麼來著?

早期,二空眷村原是一片綠油油的田地,上面種滿甘藷、芝麻、蕃茄….等農作物,耕種的農民大多住在鄰近的台南縣仁德鄉牛稠仔。

民國三十八年,蔣中正先生的軍隊在大陸作戰失利,節節敗退,陸海空三軍及部分公務員不得已陸續撤退來台,其中空軍所屬空軍供應司令部第二供應處,就落腳在台南機場對面不遠處,中間隔著大同路。

對第二供應處的員工及眷屬來說,首先面臨棲身的問題,除少數人幸運佔用日本人留下的公舍外,多數人真個是「腦袋空空、口袋空空」,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有困難,那有餘力購買房舍。軍方則面臨空前變局,如何穩定台海局勢?已經傷透腦筋,也沒能力給員工更好的照顧。最後「窮則變,變則通」,只好自立更生,由總庫(即空軍供應司令部第二供應處)分發一些公家不用的、多餘的木板、油紙….等物品,以自力救濟、互相幫忙的方式,就在空軍供應司令部第二供應處東邊圍牆後面,搭蓋起一間間簡陋無比、差堪可以遮風避雨的「眷舍」。

破舊、灰黯、沉悶,是二空眷村近一甲子不變的特色,卻是許多老兵及眷屬相依為命的避風港,離鄉萬里,前途未卜,好歹總算有個聊堪遮風避雨、安身立命的「窩」,他們認命的在這裡相依取暖,互解鄉愁;為了改善家計,或擺攤叫賣,或將客廳當工廠,日以繼夜,身兼數職,永遠拒絕向環境屈服。許多老兵在這裡成家(也許是大陸以外第二個家),在這裡孕育下一代,用雙手,用淚與汗水,譜寫平凡卻令人動容的生命樂章!

有人說,竹籬笆內是個極度封閉的世界,從時代背景、國家認同、歷史記憶的角度來看,與竹籬笆外難免有極大差距。但從單純的人性來看,在那個舉目凋敝、民生困窘的年頭,竹籬笆外的本地民眾,不也是同樣為改善家計而全力以赴?我高中同學朱泓霖兄早年訪問台南市耆宿黃金印(前省議員黃國展之父),文中說:「黃金印七歲時,在親友介紹下,從灣裡老遠趕到車路墘糖廠(即今二空眷村南邊的仁德糖場,也是「十鼓文化村」基地),白天在糖廠所屬農場當臨時童工,為增加收入,晚上還在糖場當伙夫,工作是把土炭不斷鏟入鍋裡,極為辛苦,即使成年男人也未必幹得下去,黃金印卻幹得心平氣和,自得其樂。」

黃金印的記憶,其實是許多二空村民共同的記憶!許多老兵就是這樣不捨晝夜,埋頭苦幹,只要能增加收入,改善家計,工作就是最大的回饋與快樂!在往後的篇章裡,我會帶出更多「眷村版」的黃金印故事。

那真是讓人懷念的純真年代!物質缺乏,卻似有無窮希望;娛樂缺乏,卻似有無限滿足,很少人知道憂鬱症是什米碗糕。

從勇於向惡劣環境挑戰的人性角度來看,竹籬笆內外又有何差異?

在歷史長河裡,人就是人,人才是主角,其他都是無謂紛擾,人與人間當然存在許多差異,但仔細端詳,卻又可找到許多共同點。拋開差異,將焦點放在共同點上,人與人間只有相知相惜,不再相互仇視,只有彼此提攜,不再一心想要毀滅對方。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主貧」,破舊、灰黯、沉悶的確是二空眷村給人的印象,但在一點也不亮麗的外表下,這裡卻是許多一代、二代、三代﹒﹒﹒眷村人賴以生存、溫飽、教養、歡笑的所在,拆得掉房子,永遠拆不掉數十年刻烙心底的眷村映象,剪得掉母親的膌帶,卻永遠剪不掉母親的記憶膌帶。

有鑒於二空眷村改建後,建築風貌將與世人記憶深處的「二空」南轅北轍,建築風貌的改變,勢必帶動社區文化的改變,如何保留二空眷村近一甲子的映象與文化?即使此情不再,要讓後人也有追憶的憑藉,委實刻不容緩。

別看二空「腦袋空空、口袋空空」,市井間也有豪俠悲歌之士,何況二空臥虎藏龍,有能力為保留二空眷村近一甲子文化盡心盡力的,應不乏其人,同村後起之秀李宜潔就讀成大史學系研究所,就以「眷村文化的形成與外省人的認同研究──以台南縣仁和村為例(1950~2007)」作為碩士論文,旁徵博引,配合長期田野調查,內容至為豐富珍貴,值得讚賞!但因屬論文形式,一般人在閱讀上可能較缺乏趣味性與親和力,我私下期盼李小姐能提供適合大眾閱讀的文章,分享關心二空文史的朋友們。

我是二空眷村的第二代,生於斯,長於斯,除大學及研究所負笈台北,短暫離開家鄉外,踏入社會後,工作地方也都在台南縣境,仍然住在二空眷村內,以迄於今。因著此一背景,我對二空一草一木、家家戶戶耳熟能詳、對二空歷史演變、風土人情無比熟悉,凜於對二空眷村的歷史情懷與未來願景,因此不自量力,發願以私人力量蒐集、整理二空文物,早在眷村拆除前,即已默默進行。

值得慶幸的是,傑出的二空子弟---高雄榮總心臟科名醫林少琳,與其母親林鄭靜萍,對即將流失的二空文物憂心如焚,發起成立二空文史工作室,並力邀我出任執行長。「聚砂成塔」、「眾志成城」,單打獨鬥固然精神可嘉,畢竟不適合當今講究團隊精神的年代,能夠結合各路菁英,分工合作,分路合擊,不僅事半功倍,收效更快。我因此不假思索就接受少琳兄的好意,以「放眼天下,捨我其誰」的豪氣,扛下這份千斤重擔。

是為序。

---賈景華『二空煙雲』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