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西瓜山上論英雄,中美合作內衣褲

記憶中的二空新村(下篇)

撰稿者:姜矢勤

診療所篇

在那個醫療不方便的年代,診療所就是我們的醫療褓姆,小到摔一跤、超級小刀割傷,大到發燒、吃壞東西、上吐下瀉等等,都要到診療所看病。記憶中,診療所有兩位醫師(施主任與歐陽醫官)及兩位護士阿姨(高秀瓊女士負責藥房發藥、趙媽媽負責打針、外傷換藥)及掛號阿姨(黃媽媽),他們幾位就搞定了二空絕大多數的病痛,二空的人們都極為尊敬他們,其他如衛教方面,他們也肩負了許多責任。

對我而言,更多了一份感激,國二的時候,由於沒錢補習,趙媽媽還請她的女兒(名字記不得了)利用晚上,每週兩次在診療所辦公室為我和葉啟平免費補習英文及數學,這些點點滴滴只能銘記在心,永恆的感念。

那是一個萬般困窘的年代,村裏的人只有大窮小窮之分,找不到一個有錢人。但拋開物質缺乏不談,大家似乎都活得很有希望、很有意義,彼此相互關心,都想盡力幫忙他人,更不想從幫忙他人上撈好處。

好懷念那一個純樸、善良的年代!

天主堂篇

50年代的天主教堂大門,開在仁和國小的東北角方向,每年聖誕節都用扁柏樹葉包紮牌坊,樹枝上掛滿了聖誕燈,夜晚來臨時,一閃一閃的,配上聖誕樂聲,真有感

覺。還記得董克愛神父用英語腔調加上外省(實在說不出像那一省的口音)腔調的問候及教堂上講道,別有一番趣味,每每他開著一部福斯的金龜車,經過我家門口,都會叫一聲「老三」(我們家三弟的簡稱),我總認為他是天主派來賜福和保護我們的,這種感覺在我心中珍藏多年,雖然董神父已經回到天主身邊幾十年了,這種想法一直沒變過。還記得每個星期天早上,彌撒完畢,董神父在教堂門口,與教友話家常,那種仁慈與平和的感覺至今難忘。

當然,這期間還有一位功不可沒的人物-司鐸魏章憲伯伯,他是一為溫文儒雅,脾氣修養都是一流的人,幾乎沒看他發過脾氣、罵過人,雖然我們有時候很頑皮,闖了一些小禍,惹他不高興,也只是不高興而已,絕不會疾言厲色罵人。神父有了他,不管是英文翻譯,或是拜訪教友,他都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對二空天主教的推展厥功至偉。這個階段,我們也領過美援物資─奶粉與麵粉,雖然我沒穿過用麵粉袋作成的內褲,據穿過的人講,的確一不小心就把『淨重20公斤』及『中美合作』字樣露在外頭,顯得十分滑稽!但從另一面看,在那些物質缺乏的歲月,還好有那些資源幫了我們,讓我們在艱苦的日子中茁壯成長。

國、高中期間,教堂裡的籃球場及乒乓球場,成了我們競技與宣洩精力的地方,另一個成長過程中不可抹滅的美好回憶,就是每週五晚上彌撒結束後的土風舞會,這一個階段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到現在都還保持很密切的交往。像葉永青、陳新、秦儉樸、張建國、李艾榮、彭建華、鄭美芝、楊秀梅等等,有些不太記得名字了。那個階段,正值我們的青少年時期,教堂給予了我們正確的生活規範和思想,對我們的成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仁和國小篇

仁和國小,是二空的最高學府,記憶中的圍牆,是由帶刺的鐵絲所圍成的,圍牆與運動場之間種植了許多樹薯,偶而藉著樹薯的掩護溜出圍牆,到外頭溜搭,後來不知道那來一票阿兵哥,協助學校修築了圍牆,大概是民國56、57年的光景,我還自告奮勇,去幫他們搬磚塊。還記得當時還有兩間幼稚園(一間是聖愛幼稚園、一間是二空幼稚園),當然除了部分沒讀過幼稚園的人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這兩間畢業的,畢業時都會邀請自治會會長或是在村子裡官階較高的長官擔任特別來賓,頒發畢業證書及成績優良獎狀,他們也都穿著軍服來參加畢業典禮,那時我們對校級軍官是充滿了尊敬與嚮往。

我們47年次的人,應該是54年進入仁和國小,59年畢業的,當時的校長是吳慶麟先生,我們也很慶幸,一到六年級都是在同一班-忠班,中間沒有換過班,也因此同學的感情一直都維繫的很好,好像六年來的班長都是向敬鋁。還記得低年級是許玉鶯老師、中年級是丁啟祥老師、高年

級是陳石松老師。許老師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教學認真又嚴格,我的注音符號及九九乘法表,就是在她板子下,恩威並濟,才背起來的,尤其是在禮拜六中午,一定要背完才能放學回家,有時候要背到下午一、兩點才勉強背完,老師也一直陪到全班背完才回家。丁老師是一位嚴肅又認真的老師,印象中很少笑,桌上一根短短的藤條,花許多時間與精力教我們寫書法,記憶中,他好像很喜歡吃鹹蛋,端午節時,我們也會送個鹹蛋給他。陳老師跟我們的互動較頻繁,也許是那時我們也長大了,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在體育方面的活動比較多,常常教我們打棒球、手球等運動,有時候會率隊到依仁國小比賽,還記得我們利用週末下午去過他家(在東門陸橋下)多次,師母也很熱心的招待我們。

小學階段,我們禮拜六下午,大部分都是在西瓜山渡過,西瓜山充滿了探險的氣氛,山不高,有一條小小的溪流過,山上有農夫種了許多農作物,記憶中有地瓜、花生、涼薯、楊桃、木瓜及芭樂,當然,我們時常『就地取材』,偷挖地瓜來烤,或者順手拔些水果打牙祭。那時候大家都沒錢,偶而向阿醜(許福來)他家要點地瓜,就去烤窯,口渴了,就喝溪水,或拔一點水果來吃,當然也有被發現的時候,那時就向四方逃竄,我不記得有人被逮到過(或許,農場主人只是裝模作樣,根本不想抓到我們)。西瓜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記憶,每次去,好像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找一些我們那年代的人來聊聊,一定有許多趣事。

我們那時候在學校吃營養午餐,好像也是與美援有關,主要內容是把麥、胡蘿蔔、芹菜和一些豬肉煮在一起,然後一桶桶的搬到班上,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很高檔的食物了,往往老師會要求我們多吃一些,記得每次都是吃得很乾淨,那像現在還會剩很多吃不完。每週三下午三、四節,全校學生都要跳土風舞,大家圍成一圈,還規定要男生、女生手牽手一起跳,在那個羞澀的年代,我們都找一根草作連結,當然教室桌子也畫好中線,甚至用超級小刀將線劃成一條小溝,反正楚河漢界很清楚就是了。當年的教室屋頂由一片片灰色瓦片鋪成,天花板是由甘蔗板組成,有一些已破掉,懸在半空中,水泥地板也破了許多塊,每天早晨我們仍然很認真的打掃,掃地、擦玻璃、擦桌子,一樣都沒少也不敢摸魚,因為糾察隊會檢查,只要被登記了,就會倒大楣,總覺得那時候幹糾察隊是,一件很威風的事,通常都要功課比較好的、品德也要端正,才有機會擔任。

店鋪篇

記憶中,那個年代二空有四家冰店-熊家、蔡家、趙家、夏家,生意都好得不得了,最高級的是巧克力冰棒,就是牛奶冰做好後,再沾上一層巧克力,價錢也是最頂級的,好像一支要2塊5毛,我們沒錢,了不起才吃一支1元的酸梅冰或橘子冰,經常買一支冰,就會有人要PLAY一口,往往再輪到自己時,已剩不到半支。

麵店到是有好幾家,像是菜市場旁邊的梁媽媽、陳媽媽、唐媽媽等等,最高級的吃法,是先到菜市場豬肉攤買5元豬肝,再到陳媽媽家的麵店煮一碗小白菜湯麵,把豬肝微微的燙一下加在麵上。還有一絕就是就是吳家的大餅,直徑約450公分,切成十塊,裡面揉進了大量的蔥花,表皮香脆可口,再配上一根油條及豆漿,就是一頓豐富而美味的早餐。

至於賣文具的店,記憶中,應該有兩家比較大的,一家是長春百貨商店,另一家是四海文具店,那時候的學校用品,大概都在他們那裡採購。至於雜貨店,比較有名的應該是5路車總站的向家、十字路口的朱家及胡家,那時候我們總是羨慕家中開雜貨店的同學,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有糖果、點心(如蘋果麵包)吃,手頭也經常有花不完的零用錢,在我們那個年代,他們算是有錢人。西藥房,印象中有三、四家,歷史悠久及比較有名的應該是永安西藥房,小小的門面,幾乎什麼藥都有,除了發燒或者嚴重嘔吐,大多是到西藥房買成藥解決,因為如果是在晚上不管是梅醫官、金醫官或者高醫官,都要花許多錢看病,所以能撐到白天到診療所看病,才是上上之策。

工廠篇

其實,在那個年代,二空也有兩大工廠系統在運作。一是經由婦聯會協助成立的家庭織毛衣工廠,只是這些小型工廠分別在各個家庭,幾乎每一家都有一部織毛衣的機器,24小時不停工作,那時候所賺的酬勞,對那時代軍人待遇極低的年代,是一件重要的補貼,放眼看去,家中的小孩放學後就回家去幫忙挑毛線,這一份收入,有時比家中爸爸的薪水還要多;另一項屬於連鎖性的一條鞭企業,西村陳賓先生承攬亞航公司修護廢棄物料,經由分類,將可回收再利用的金屬及紙類等物資,轉賣給其他物料工廠,在當時這是一件高附加價值的行業。其餘不可回收轉賣的紙類,再轉運到何家澡堂,當作燃料燒鍋爐,供應熱水讓人洗澡,那時候去澡堂洗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多麼奢侈而遙不可及的事。還有一個工廠,雖然不在二空,但對二空人而言,也是一件重要的經濟來源,那幾年,許多人會到位在仁和路的蒜頭工廠去切蒜頭,尤其是暑假期間,幾乎二空的學子都走路到那裏去賺錢貼補家用。在那個年代,只要有錢賺,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大家都不辭勞苦,努力賺錢。

文康中心篇

看電影,在那個年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二空的文康中心(就是現在的籃球場位置),靠東面有一個水泥做的大螢幕和舞台,前面是一大片草皮,晚上播放電影前,自治會就會提前廣播,我們也會儘早吃完晚飯,拿著小板凳,到草皮上搶位置,印象深刻的一部片叫作「儂本多情」,它的主題曲「夕陽西沉」到現在還常常被點唱。記得有時候,一些藝工隊的表演也在那舉辦,只要有表演活動,一定是全村的大事,也會造成高潮,霎那間,萬頭鑽動,賣棉花的、賣冰棒的叫賣聲穿雜其間。文康中心對當時的二空,是一個重要的聚會場所,也是我們小孩子殷殷期盼的快樂時光。

後記

文化必須有文字記載,才能形成與保留,二空新村這塊招牌,歷經了50多年,住在這裡的人們胼手胝足的耕耘,一代一代的傳承。記憶中,應該不只10~20個省份的人住在這一塊小小的土地上,從小我們就習慣聽懂好幾省的方言,這種彌足珍貴的經驗與經歷難能可貴,我們何其榮幸住在一起,更應該珍惜才是。預定999月新的眷村完成改建及交接,仁愛村也要拆除,到時候二空新村將成為歷史,如果不努力留下一些東西,將來對我們的下一代或新二空人,實在不好交代。但願這一群有心的人們,為二空歷史的延續,不辭辛勞的努力,能開花結果,在未來二空的歷史上留下美名,我們衷心的感激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