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照過來照過來,糧票在這裡









話說軍眷補給證(續篇)

圖:黃如龍 文:店小二

前文秀的是盧裕財妹妹的『中華民國退伍軍人眷屬補給證』,那麼,『中華民國備役軍人眷屬身分補給證』長得如何?

被張華春會長尊稱為『二空博物館館長』的黃如龍,家裡除了沒錢,要甚麼有甚麼,他抓抓頭,東摸摸西摸摸,不一會兒,就像魔術師變出一張剛出爐、熱騰騰的『中華民國備役軍人眷屬身分補給證』,還附帶半年份的糧票,

乖乖!這二空博物館館長可不是掛著爽的,沒有三兩三,休想上梁山。

黃館長保留的這張眷補證是民國79年發的,那麼,至少在79年以前還沒廢除。店小二在文建會網站一篇討論眷補證的文章中,讀到民國65年因眷補證已達成階段性使命,正式廢除。看來,這種說法不能成立,有待更精確考證。咱們二空文史工作室召集人林少琳醫師與執行長賈景華,一再強調工作進度固然重要,但正確性更重要。

到底眷補證始於何時,止於何時?有請關心工作室的賢達諸公雅正。

最難得的是,黃館長居然還保留整整18張糧票,拍賣網站只賣眷補證,可沒附帶糧票的。像黃館長這種空前絕後金剛合體版,拿到拍賣市場,可是稀有貨,起標價就很難訂了。(不過,說到拍賣二空文物,千萬別讓館長聽到,他最討厭把文物與拍賣連在一起,惹火他,說不定會拿衝鋒槍到處掃射。)

黃館長的糧票每月三張,第一張是90米:9.90公斤與859.35公斤任選一種,何謂9085米?有請二空博學之士幫忙考證一番。第二張則是油一公斤、鹽0.5公斤。第三張眷米代金75元,這在眷補證背面有文字說明:『大口七五元由糙米三公斤折發代金,每公斤二五元』,何以不發糙米改發代金,其中轉折也值得考據一番。

不患寡而患不均 活得下去才有希望





話說軍眷補給證

圖:盧裕財 文:店小二

裕財兄捎來他執筆的文稿時,順便帶了一批相關老照片,其中有一張早期眷屬補給證,上面的人頭照還十分稚氣,清純秀麗的模樣,惹人憐愛,原來是裕財兄的妹妹。

像這種眷補證,早年眷村人手一張,毫不希罕,但完好保存至今的,已不多見,網拍上就有人賣這種老玩意,一張要價三、四百元,賣家不多,貨源也少,說不定再過一陣子,價格就可破千。

眷屬補給證,是跟隨軍人補給證而產生的。

當國軍撤退來台後,經國先生為改革軍中陋習、強化國軍戰力,首要任務即是確實釐清國軍員額,嚴杜謊報吃糧,有多少兵力,發多少糧餉,一則嚴控人事費用,一則精確掌握戰力。

談到謊報吃糧,由來已久。

1891年,時值甲午戰爭爆發前四年,台灣局勢空前緊張。胡適老爸胡傳奉調台灣,擔任全台營務處總巡,半年內,跑遍台灣。胡傳是個做事一板一眼的人,在巡視各地營務時,首先要確定兵力的正確性,他老兄行前不通知各營長官,到了也不接受吃喝玩樂招待,即刻召即全營點名,一一唱名,結果不是人數與兵籍兜不攏,就是長官臨時找人湊數,如果胡老大點點總人數,也就罷了,偏偏鐵花兄(胡傳字鐵花)『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個一個唱名,場面空前緊張,那些臨時插花的人頭,一時只記得自己姓名,忘了自己扮演的人頭姓名,自然忘了答『有』,結果可想而知。

就是這種抓人頭吃公糧的陋習,肥了個人,瘦了國家財力,更削弱軍隊整體戰力,日清之戰兵敗如山倒,良有以也。

軍人補給證,就是經國先生改革這種陋習的策略。一人一證,是身分證,也是軍人的『存摺』,薪餉、補貼全依靠它。在經國先生嚴厲要求下,各級主管對控管補給證戰戰兢兢,一出差錯,甚至軍法伺候,也因此連部往往集中保管補給證,負責保管的行政官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外出時才發放。

當國軍撤退來台後,為安置軍人眷屬,先後在各地設立眷村,因當年軍人待遇普遍偏低,不足以養家活口,才又設計各種補貼眷屬生活費的辦法。民國395月起,軍方每個禮拜天派出人力車,挨家挨戶發放生活補給品,既不科學又費力氣。後來又從軍人補給證得到靈感,另外發行『中華民國備役眷屬身分補給證』『中華民國退伍軍人眷屬補給證』簡稱『眷補証』,根據眷屬人口及年齡補給,一人一份,區分大口、中口、及小口三種,子女一旦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後,就不再補貼。眷補證內頁還印有12張糧票,按月兌換一定數量的米、食用油、麵粉等生活必需品。

每個月,軍方會派出軍用卡車,載送各種物資到眷村發放。這一天,是眷村的大日子,只見家家戶戶扶老攜幼,拿著糧票及各式承具,前來領去生活必需品,熱鬧的景象宛如過年。梁幼祥在文章中就提到,他小時候很期待這一天來臨,領了麵粉,他又可東捏捏西搓搓,像現代小孩玩陶土,快樂得不得了。誰也沒想到,眷補證發放的麵粉,竟然造就一代烹飪宗師。

依據眷補證注意事項第四條規定:『不得轉給他人使用,亦不得價讓或抵押他人領取。』易言之,不能有交易行為。但實際上,交易行為很難完全遏阻,畢竟每家需求不同,東家不足西家有賸,互相交換也是很自然、合理的事,有時遇上緊急需求,用眷補證上的糧票換錢應急,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在那困窘的年代,『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將心比心,主管人員明知有私下交易的違規行為,往往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由於當局對補給證、眷補證嚴格管控,造假情形極少,因此又兼具身分證的功能。許多營區就憑補給證或眷補證開放通行,當舉辦活動時,只要驗證,就可遏阻非軍方身分人員入場,十分管用。據說,在那個軍警一家親的年代,騎士違規被警察攔下時,只要亮出補給證或眷補證,警察伯伯常會網開一面。

後來,因眷補證階段性任務已達成,正式廢除。裕財兄親妹妹這一張眷補證則是63年所發。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回想當年,大家都窮,國窮民窮,但在類似眷補證的設計下,大家窮歸窮,卻能公平分到最低生活標準的生活必需品,雖窮而擁有活下去的基本條件,只要活得下去,就不會放棄明天的希望與夢想,唯其如此,早年絕少聽到因活不下去而自殺的新聞。

大雄兄在『感恩,真正的感恩』一文中,提到早年水交社每年在颱風來襲前,軍民充分配合,快速有效做好該有的撤村工作,他很想不通時至今日,連基本的撤村都做不好,害得百姓蒙受生命、財物的損失。店小二也想不通,早年政府都能充分照顧龐大軍眷的生活所需,政府不保證軍眷過得好,但保證活得下去,怎麼到了今天,反而常聽到有人活不下去,全家燒炭自殺。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冠蓋滿二空 斯人獨憔悴








永遠的自治會長張華春

口述:張華春 筆記:盧裕財

青少年時期的因緣際會,隨軍旅渡海來台

我是湖北省應城縣人。小時家境極佳,兄、姊早夭,成了家裡的獨長子,頗得長輩疼愛。曾有一段時間,遵循「獨長子戴耳環」的風俗。民國三十五年〈以下所提年代皆為民國,不贅〉,在故鄉曾與呂姓鄰女指腹為婚。十六歲時,為避免兩黨「抓兵」,由父親背負逃離縣城,暫避鋒頭。十七歲時,經黃埔軍校畢業的叔父勸說,帶往國民黨軍營報名參軍,從此展開我的軍旅生涯。

六十至七十年間,得知父母、弟妹和許多親人,被清算鬥爭至死,或打入「黑五類」,處境淒涼,這是多年來令我夢魂牽縈的事。

青壯時期的軍中經歷和軍官養成過程

A、士兵時期

三十五年,一個涉世未深又青澀文弱的十七歲少年,在湖北省漢口市,以三等兵入伍。三十七年,在上海升上等兵。三十八年,升下士,時年方二十。

B、士官長時期

三十八年,擔任下士財務長,管理軍中兵士的食宿。四十六年,升士官長營部代理官。四十六年,升旅部士官長,獲旅長信任,擔任財務管理,時值八二三砲戰,全責辦理旅部軍餉。時年二十八。

C、軍官時期

五十三至五十四年間,赴花蓮縣防炮學校受訓,五十四年九月,升少尉區隊長,並擔任教官。六十八年,擔任機場少校防炮補給官。隨後,升少校分隊長,兼油料室主任。七十年,調至後勤司令部。七十一年,升中校行政處總務課長,兼供應站站長。在職期間,堅守分際,以廉潔自持,從不與業務相關之廠商往來。七十四年以中校軍階退伍,時年五十六。

從政經驗及扮演軍方與政界間的橋樑角色

A、從政經驗

七十五年,參選台南縣縣議員,得6447票,以四十票之差,最高票落選。同年九月,轉戰台南縣仁德鄉鄉民代表選舉,此後,連任四屆,長達十六年的鄉民代表。第五次選舉以人情之故讓與他人。九十一年的第六次參選失利後,終止了政治生涯。

B、扮演軍方與政界間的橋樑

七十五年到八十九年間,兼任國民黨黃南仁黨部主委、台南縣榮民第四服務區聯絡人等職。期間,充分配合黃復興黨部,打過無數大小選戰,幾乎無堅不摧,攻無不克。先後締造三個大功,並獲得勳章,因小功所得的褒揚狀有一百餘張。自七十五年至八十九年間,為凝聚向心力,每年辦一百桌宴請榮民,全數自掏腰包。

自治會會長任內,全力為村民謀取福利

自六十一年迄今,受二空村民之信任和愛戴,擔任了近約四十年的自治會會長職務,為村民犧牲奉獻,是我一生中感覺最甘美的時期。自認顯著的績效有:

A、六十一年,向鄉公所爭取數萬元經費,新設公廁五間,並委由文吉祥先生等負責打掃,舒緩了村民如廁之壓力。

B、六十一年,向有關單位爭取了數十萬元經費,於重要路段,立水銀燈十柱,以方便村民夜間之交通。

C、六十二年,廢除井水,爭取經費,埋設水管,以供輸全村清潔、衛生的自來用水,是當時村民生命的活泉。

D、六十二年至六十五年,在鄉民代表會中提案通過,先後舖設二空縱貫線及龍寶路的柏油路面。

E、六十五年,與鄭靜萍女士,向婦聯會和鄉公所,爭取一百萬經費,前後三度為廣場舖設水泥,使二空當時遇雨則濘的泥巴地得以改善。

F、六十八年,與鄭靜萍女士向鄉公所、縣政府、各爭取經費150萬,向省政府爭取350萬,總計650萬的經費,興建仁和國小禮堂,以及運動場的PU跑道。

G、七十一年,促成成功一街至生產路路面之拓寬,並舖設柏油路面。

H、七十二年,促成舖設自治會後方通成功一街之小路。

I、七十五年,軍方拆除龍寶路與省道接壤處,出面與地主斡旋,取得進入供應司令部的鐵道支軌地段所有權。使龍寶路尾和縱貫鐵路的交接處得以拓寬,交通更加安全、便利。

J、八十五年,向鄉公所取得經費,拓寬龍寶路至十五米寬。

其他服務

A、扮演「月下老人」,幾乎成了我的職業。屈指算來,數十年中,至少有五百對新人,都是在我的「喝令」之下屈膝,下跪拜堂。

B、撰寫祭文,擔任喪禮司儀及朗頌祭文等工作,也是令人忙碌的事。多年來,本村約二百人,他如崇誨、大林、永康、水交社等村,零星約有一百人,都由我「送行」,全無酬勞。

C、有老兵在寢室死亡數日的,有猝死於路旁的,有水池中自殺的無名屍等,無人照料,或無人敢收拾時,我都義無反顧,為其撈屍、蓋蓆、運送,這些原本都是喪葬業者的工作。

我從服務工作中,得到的喜悅和成就感

A、村內公認,我的祭文不但寫得好,朗頌起來更為生動,我自己也相當得意。這裡提一件事,七十三年間,我請託旅居美國的鄭靜萍女士將我弔祭父母的祭文錄音帶,轉寄與湖北省應城縣家鄉。據聞,長約八十分鐘,以鄉音朗頌的祭文在公開場合播放時,聞者莫不悲從中來,涕泗縱橫。甚至中共地方黨部人員亦為此動容。因而有共幹提議,對家弟張文海長久以來「黑五類」的身分重新審定,並改判為「紅五類」。

B、我偶爾即興作一、兩首順口溜,或寫幾篇書法,頗能自得其樂。

C、多年來,我竭盡心力,服務桑梓,曾獲得多數村民的感念。因此在歷屆大小選戰中,經常獲得可觀的票數,值得安慰。曾經得過數次全國好人好事代表。